找到相关内容2612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金阁寺佛教简史

    、数珠、宝剑、金刚杵、俱尸铁钩、锡杖、白莲花、青莲花、紫莲花、红莲花、宝镜、宝印、顶上化佛、合掌、宝箧、五色云、宝戟、宝螺、如意宝珠、羁索、宝钵、玉环、宝铎、跋折罗、化佛、化宫殿、宝经、不退转金轮、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0566783.html
  • 明代太监与佛教关系考述——尤其以明代北京地区佛教为中心的考察

    。本厂内官皆戴番僧帽,穿红袍,黄领黄护腰,一永日或三昼夜圆满。万历时,每遇八月中旬神庙万寿圣节,番经厂虽在英华殿,然地方狭隘,须于隆德殿大门之内跳步叱。而执经诵念梵咀者十余人,妆韦陀像,合掌捧杵,向...

    程恭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066814.html
  • 摩诃迦叶在禅思想史上的意义——以拈花微笑等公案为中心

    佛分半座予迦叶,在佛经中是佛陀为揭示三乘解脱同一的象征。《付法藏传》一:“尔时迦叶披粪扫衣,来诣佛所,稽首礼敬,合掌而立。白佛而言:世尊我今归依无上清凉,愿哀纳受听在末次。世尊叹曰:善来迦叶!即分半座...

    明 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466819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禅

    出去看了看,进门说:“日已中正,但有日蚀”庞居士不相信,出户观看时,灵照却坐上其父的座位,合掌端坐而亡。庞氏见状,笑说:“我女锋捷矣。”因此使他唤死七天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1466946.html
  • 以囹圄为道场——佛光山监狱教化的理念与成果

    以囹圄为道场——佛光山监狱教化的理念与成果  浅草  楔子  “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太阳。  有时转向白天,展现乐观:有时躲在云里,显得悲观。  乐观的人,都往好处想:悲观的人,都往坏处想。  好不一定全好,坏不一定全坏,全看你怎么想,都是你的选择。  面对阳光,你就看不到阴影:光明大道,是你心中的阳光……」  (,星云大师作词)  “晨光赶走大地的黑暗,我虔诚低头合掌,  存好心,说好话,做...

    浅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467034.html
  • 南岳慧思---双开定慧(1)

    河南一带游学将近二十年时间,参禅访道学摩诃衍义,读经打坐悟法华三昧;遍历诸苦弘扬大乘,屡遭厄难领众南寻。五十四岁入居南岳衡山,直到最后合掌而逝。世寿六十三,僧腊四十九。   他的著作,现存者有《诸法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167186.html
  • 菩提达摩事迹评述

    佛教典藉中都有记载,流传很广。  据说,当他来到洛阳时,看到永宁寺内十分精美的宝塔, 自云: “年一百五十岁,历游诸国”,从未见到过, “极佛境界,亦未有此!”因而“口唱南无,合掌连日”(《洛阳...

    刘太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4767279.html
  • 千呼美人来照影——如何与佛菩萨相应

    走出来,用手划了一个圈,端著呈给耽源,然後合掌站立。耽源看了便「以两手相交,作拳示之」,双手握拳成十字形。这一幕,彼此的动作乾净俐落,我们当时若在场,必为两位祖师的威仪风采倾倒,仰山接着走上前三步,一...

    叶柏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1067305.html
  •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

    如此愚人,多造恶法,无有惭愧,命欲终时,遇善知识,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,以闻如是诸经名故,除却千劫极重恶业,智者复教合掌叉手,称南无阿弥陀佛,称佛名故,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。……即便命终乘宝莲花,...

    向 学 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4767526.html
  • 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

    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   作者:学诚  一、引子   受戒在近代中国佛教活动中,大多已流于一种形式了,“撩衣、护钵、长跪、合掌。”引礼诸师口干舌燥,三师七证劳神疲形,大众辛苦一番,台下戒子依然莫名其妙!时见传戒之人不知授予何物,求受之人,亦不知所受者何?结果,虽名传戒,实无戒可传,聚散匆匆,形同儿戏!因不揣浅陋,拟就僧尼受戒制度的一些问题,谈点个人认识,期与诸大德共勉之!  二、戒律的由来与分派 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567641.html